尋訪革命遺跡 重溫革命歷史(圖)
2011年10月17日 14:59
來源:南方日報
紀念雕塑墻位于第九中學內。 黨史事件重要舊址、戰斗遺址、革命領導人故居、革命烈士墓、革命紀念設施……在江門這塊僑鄉大地上,散落著180多處革命遺址。據普查統計,其革命遺址數量居珠三角首位,每處史

紀念雕塑墻位于第九中學內。
黨史事件重要舊址、戰斗遺址、革命領導人故居、革命烈士墓、革命紀念設施……在江門這塊僑鄉大地上,散落著180多處革命遺址。據普查統計,其革命遺址數量居珠三角首位,每處史跡都記錄著一段崢嶸的歲月和革命歷史故事。
2011年,我們迎來建黨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如何整合這些革命遺址,開發紅色旅游成為旅游市場關注的焦點。為紀念這兩個重要的日子,本報推出《紅色之旅·革命遺址》系列報道,對散落五邑地區各角落的革命遺址尋蹤覓跡。
第二期,我們走訪的是蓬江區的兩個紅色景點:中共新會支部、中共江門支部、新會縣總工會舊址紀念雕塑墻以及陳垣故居。
中共新會支部、中共江門支部、新會縣總工會舊址紀念雕塑墻
中共新會支部、中共江門支部、新會縣總工會舊址紀念雕塑墻,位于江門市第九中學內。這面雕塑墻靜靜地駐立在教學樓對面,同學們都知道這面紅色的紀念雕塑墻,它有個名字叫“星火燎原”。紀念雕塑墻總占地面積約210平方米,呈不規則長方形,基座由紅色花崗巖塊建成。雕塑墻以建立中共新會支部成立為背景,主要刻畫了大革命時期中共江門地方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陳日光、葉季壯、劉爾崧、阮嘯仙等的形象。
◎背景故事
中共新會支部、中共江門支部、新會縣總工會舊址紀念雕塑墻所在地原為江門水南祖廟(又稱“三丫祖廟”),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905年改為水南學堂。1924年冬,中共新會支部成立,陳日光任書記,共有黨員6名,該支部機關初時設在會城,后遷來此處。這是五邑地區首批成立的中共支部之一。
1925年6月,新會縣總工會成立,呂棠任縣總工會委員長,陳日光任顧問,會址也設于此。1926年8月新會黨組織進行了調整,9月底在江門增設中共江門支部,書記為葉季壯。中共江門支部駐地也在此,新會支部遷回會城。后來,因年久失修,水南祖廟大部分建筑已塌壞。
1991年3月,為擴建九中教學樓,江門市政府同意拆除余下的建筑物,在原址建一碑記,以志紀念。1995年,經江門市委黨史研究室與市城建局、九中共同籌辦,以市政府的名義修建中共新會、江門支部、新會縣總工會舊址紀念碑,1996年竣工。2005年9月,江門市教育局黨委在市九中重修了“傳芳苑”,拆除原紀念碑,重新設計修建“星火燎原”紀念雕塑墻。2006年6月29日,該舊址被江門市公布為首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