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H7N9禽流感的肆虐,令浙江數城一度關閉活禽交易。從今年7月1日起,全省設區市主城區全面實現家禽"定點屠宰、殺白上市"。按照省政府要求,寧波市也從7月1日起永久性關閉主城區所屬街道活禽交易市場,推行家禽殺白上市。
事實上,春節過后,寧波市主城區就已經禁止活禽交易,提倡殺白禽消費。在經過了差不多5個月的"適應期"后,不少甬城市民對殺白禽的接受程度有了明顯提高。而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2月份以來,全市殺白禽批發量逐月遞升。至8月1日,活禽殺白上市歷經整月,但據調查,對于"殺白"這種新消費方式,浙江的經營方與消費者都還處于適應過程中。
|
下午2時,筆者來到位于海曙區鼓樓附近的中心菜市場,轉了一圈之后并未發現活禽交易,看到的都是經營戶擺放的宰殺拔毛后的白條禽。"這里已經不賣活禽了,所有禽類產品是從市肉禽蛋批發市場進來的。"一位攤販說,"白條禽采用流水線生產,對我們來說倒是省事不少,而且衛生。"據這位攤主介紹,他的攤位日銷量在100只左右,生意還不錯。 |
筆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消費者對禁止活禽交易政策不太"買賬",很多人表示更愿意買活禽。究其原因,一是活禽新鮮,口感好;二是不放心"白條禽"的衛生問題。在百姓菜市場,消費者陳女士說:"今天宰殺的雞和昨天宰殺的看起來差不多,雞肉不新鮮是我們最擔心的。因此,身邊一些人都不怎么買雞吃了,有的會到鄉下去買活雞。" |
|
隨后,我們來到江東區百姓、東柳等幾家菜市場。市場內部,各攤位按照類別劃分得十分清楚,同樣未見活禽交易。筆者和攤主聊起買賣,卻得到與中心菜市場截然不同的回答。百姓菜市場攤主反映,現在出售的冷鮮白條禽,日銷量只有二三十只,相比以往的活禽交易,生意并不好。一些個體禽類經銷戶的經營情況更差。"一天最多賣出10來只,有時一只也賣不出,即使禽流感期間銷量也比現在好。"福明路上一家鮮禽店姓周的店主抱怨。 |
消費者的種種擔憂,導致了"白條禽"銷量萎縮,家禽銷售總體仍處于低迷狀態。作為主城區禽類主要屠宰點,市肉禽蛋批發市場在活禽銷售時期平均日銷量約6萬只,現在只有三分之一。浙江上畈錦路畜禽專業合作社7月12日起開始定點屠宰,目前日銷量在3000只到6000只之間,驟減六成左右。 市肉禽蛋批發市場總經理范偉生認為,消費者有點"多慮"了。他表示,通過流水線宰殺的活禽,由于放血、拔毛時間足夠長,出場的殺白禽比人工宰殺的更干凈、衛生。此外,市民可以通過手機掃描掛在禽類腳環上的二維碼來了解家禽來源以及屠宰、上市等信息。"家禽殺白上市政策要落實好,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不斷加以引導。"上畈錦路畜禽專業合作社的胡經理說。 |

|
全程冷鏈未落實 |
|
聯合檢查組來到海曙區高塘菜市場時看到,幾家銷售家禽的攤位上都擺放著10來只殺白雞。不過,這些雞并沒有采取任何保鮮措施。"這雞是今天剛從批發市場拿來的,早上可以直接賣,到了中午收攤時就放進冷柜,下午要賣時再拿出來。每次拿出來的數量不多,而且也就幾個小時,不會壞。"一位攤主這樣解釋。 |
|
| 查看詳細 |
|
部分經營戶以凍充鮮 |
|
除了在售殺白禽缺乏全程冷鏈之外,在聯合檢查中,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問題。 一位經營戶見到檢查人員來時,匆忙將屠宰企業的檢驗標志腳環套在殺白雞的腳上。"按照要求,殺白禽在定點屠宰點出場前,檢驗和檢疫腳環都要套好,并且腳環都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復使用。"一位聯合檢查組成員說,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殺白禽"以假亂真"。 |
|
| 查看詳細 |
|
管好"最后一公里" |
|
"主城區全面實行家禽'殺白上市',但由于沒有相關經驗可借鑒,相關規章制度也還在健全和完善中,冷鏈配送和市場改造提升尚未完成,因此距離家禽達到全程冷鮮上市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聯合檢查組一位成員說。 |
|
| 查看詳細 |
![]() |
按照要求,所有冷鮮禽必須佩戴兩個足環。其中藍色的為檢疫標志,佩戴該足環說明銷售的禽類是檢疫合格的;另一只足環顏色不定,標識相關企業信息,被稱為檢驗標志。 |
![]() |
市面上佩戴白環的禽類來自寧波市肉禽蛋批發市場,白環上有一個二維碼。試著拿微信進行掃描,成功顯示了商家的信息,但是進入首頁后并沒有出現消費者最關心的生產日期,在"履歷信息"欄里才發現包括品種、屠宰時間、上市時間等信息。盡管信息相對全面,但既不直觀、使用起來也不方便。 |

|
市衛生局工作人員表示, 經營戶要樹立殺白禽冷鮮上市的理念 |
屠宰企業要配合 實現殺白禽全程冷鮮配送 |
關于冷鮮雞鴨的烹制, 冷鮮雞鴨一定要煮透燒熟 |

停止活禽交易,實行"定點屠宰、殺白上市",是我省總結禽流感造成的嚴重后果而作出的重要決策,既能滿足市民偏好鮮禽的生活習慣,又能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無疑是極大的好事。但目前看來,"好事"辦得不是太好。匆忙套腳環、凍鮮混雜以及反復冷凍等問題,如不及時糾正規范,任其發展,不但會讓"定點屠宰、殺白上市"意義盡失,還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件。
更可怕的是,改變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絕非易事,許多消費者本就對"凍鮮雞"不太認同,如果"好事"名存實亡,甚或真有人吃出了問題,對消費者的信心將是極大打擊,也必定加大好政策的落實難度。事實上,已有網友感慨"說是防止禽流感,結果發現新的問題不比禽流感輕","寧愿不吃雞,也不吃殺白雞"。話雖偏激,但必須重視。
"殺白上市"替代"現殺現賣",消費者生活習慣的改變需要引導和培育。當務之急是完善市場運作監管機制,讓每一個消費者看到,沒有了活禽交易,"口福"仍在,而且更安全、更放心。評論/楊繼學 資料來源:寧波日報、都市快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