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宗漢發現珍貴土地合同租約文契 至今已有73年
        2015年08月28日 08:43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陳長云 朱和風    
“因去年敵寇陷境,學校停頓,今年二月,敵人又將校舍全部拆毀……以后趕退鬼子,學校得能恢復后,仍由校方贖回……”這是一份73年前的土地合同租約文契,背后“訴說”著一段動蕩的抗日風云。這份看似平常的土地合同租約文契,帶著當時老百姓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

珍貴的土地合同租約文契。(陳長云攝)
“因去年敵寇陷境,學校停頓,今年二月,敵人又將校舍全部拆毀……以后趕退鬼子,學校得能恢復后,仍由校方贖回……”這是一份73年前的土地合同租約文契,背后“訴說”著一段動蕩的抗日風云。家住慈溪宗漢街道怡園村的陳渭南老人就是這份文契的持有人,文契上的承租人陳長祿是他的父親。
房子翻新發現文契
今年71歲的老陳昨日告訴筆者:“父親去世后,文契由我母親保管。直至母親去世,近年又翻新房屋,才發現了這張文契。”
這份土地合同租約文契簽訂于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即1942年。當時,陳渭南還未出生。他說,自家的東邊就是保塘庵,原來辦有一所學校。1941年日本鬼子入侵后,學校停課。次年2月,保塘庵被全部拆除,學校西邊的操場成了一塊荒地,當時由保長和學校負責人(即代筆人陶其情)經手,這塊地被租給陳渭南的父親管理耕種。
這份文契共433字,是日寇侵略破壞以及百姓抗爭的縮影。行文中將日本侵略者描述為“敵寇”“敵人”和“鬼子”。對于這些貶稱,陳渭南興奮地拍了拍桌子說:“我父親當時膽子真大,如果這份合同被日本侵略者看到了,那可是要殺頭的呀!”
老人回憶抗日風云
87歲的陳小芳是老陳的堂兄,也住在宗漢街道怡園村,他是保塘庵辦學、停學、拆除的親眼見證者。
陳小芳告訴筆者,保塘庵原來是為了祈求保塘固基而修建的,共有四進三大殿,其中第四進有5間房子,一直被用作學校教室。1936年,8歲的陳小芳在此讀書,當時校名是“私立保塘初級小學”。
然而好景不長,1941年日本侵略者進駐庵東,設立據點。保塘庵建在崔陳江和潮塘江的轉折處,是日本侵略者從余姚據點到庵東據點的必經之路。陳小芳回憶,當時日本侵略者每天扛著槍,在路上來回走動,而強占的物資也通過崔陳江至潮塘江,運輸到庵東據點。“看到百姓,鬼子就強迫他們當纖夫,若有不從,就扇巴掌、用槍柄砸打,”他說,“好多學生和老師很害怕,不敢來上學,學校只得被迫停學。”
停學后,不少抗戰人士紛紛以保塘庵為掩護,突襲日本侵略者和他們搶奪物資的運輸船。由于保塘庵水路、陸路四通八達,日軍難以抓住這些抗戰人士,一怒之下便將保塘庵徹底拆除。
陶先生促成文契
被強拆后,保塘庵成了一片廢墟。學校負責人陶其情先生不忍操場荒廢,在征得當時保長的同意后,將操場的一畝地出租給在學校附近居住的農戶陳長祿,于是有了陳渭南手中這份珍貴的土地合同租約文契。
說起陶其情,陳小芳感嘆:“陶先生非常痛恨日本人。”據宗漢街道地志辦公室提供的材料:陶其情妹夫的哥哥陳廣濟,于1941年6月參加第三戰區淞滬游擊隊第五支隊四大隊,后任大隊長。陳廣濟的家就在保塘庵西面,他在姚北一帶開展抗日活動。
這份看似平常的土地合同租約文契,帶著當時老百姓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我要好好保管這份文契,當傳家寶傳下去,讓大家不忘歷史。”陳渭南說。
慈溪市博物館館長、慈溪市文管會辦公室主任厲祖浩介紹,這是一份有收藏價值的文契,因為文契中明確提到了學校被日軍所拆毀,所以對日軍的侵略行徑有一定的佐證作用。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