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狀元巷清代建筑啟動修繕 天井曾盡是垃圾雜草
        2015年08月06日 13:57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張可    
由于過于破敗,屋頂瓦片全部揭掉。揚子晚報曾報道,南京部分文物古建因產權問題面臨失修(詳見7月10日A3版),市級文保單位——朱狀元巷清代建筑就是其中一處典型。

屋內修補后的木雕構件。
由于過于破敗,屋頂瓦片全部揭掉。
此前揚子晚報曾報道,南京部分文物古建因產權問題面臨失修(詳見7月10日A3版),市級文保單位——朱狀元巷清代建筑就是其中一處典型。記者了解到,該房屋為3家國有單位所有,其中兩家屬于秦淮區政府、另一家為市屬單位,但自打1992年公布為文物之后,沒有一家單位承擔維修的責任。最近這座已經破敗不堪的清代建筑終于啟動大修,那么是誰站了出來?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文/攝
本報曾多次呼吁
再不修,“經典清代民居”就要徹底垮掉了
該建筑位于朱狀元巷、莫愁路路口,是一座標準的三進民宅——門頭刻磚雕,兩廊夾天井。晚清至民國的近百年里,這樣的民宅在南京城南一度比比皆是,蔚然成風,但完好保留至今的卻已鳳毛麟角。1992年,朱狀元巷清代建筑就公布為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房屋的主要問題是“失修”。2013、2014年以來記者多次探訪,房屋內仍有人居住,平日鐵柵欄門緊閉,從一側居民樓登高望去,天井里盡是垃圾、雜草、屋頂瓦片脫落,露出房梁朽木,搖搖欲墜。在南京重點打造科舉博物館期間,揚子晚報曾多次呼吁此處科舉文化遺產急需挽救。
昨天再度回訪,記者看到,整個建筑已經搭上腳手架,防塵網如“青紗帳”將房屋遮蓋。屋頂上瓦片悉數揭掉,露出的房梁如肋條排列。根據修繕方案,房屋內將重新置方形鋪地磚,較為完好的木構件繼續使用,更換、修補部分則采用原工藝重做,山墻和內部的門窗也要拆除破損的進行復建。南京市文廣新局相關人士介紹,整個修繕工程,在一個多月后就可以竣工。
產權單位不聞不問,到底誰在修?
鄰近開發商不但花錢修房子,還安置租戶送房子
此次修繕對于朱狀元巷清代建筑談不上及時,卻非常必要。因為房屋原構件很多已經出現不可逆的損壞,只能重做,但如果再不修,就會面臨坍塌的問題。文物法規定,文物建筑產權方,要承擔修繕的責任。但朱狀元巷清代建筑的產權情況非常復雜,文物部門調查發現,三進房子居然是3家國有單位所有,多年以前就把房屋承租給個人居住。“如果修房子,產權人要承擔費用,還要負責把居民遷出去安置,有哪個單位會主動做這件事?”據介紹,1992年朱狀元巷清代建筑公布為市級文保后,房屋再也沒有進行像樣的維修。文物部門上門協調,產權單位不理不睬,房屋內也始終有人居住,也無法進場維修。
而這次站出來修房子的,是南京建鄴城鎮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在倉巷、朱狀元巷地塊進行工程開發建設,項目工地的范圍就包括朱狀元巷清代建筑的文物點。南京市文廣新局相關人士介紹,由于擔心在基樁等大型作業,將本來就已經破敗的建筑震塌,造成文物損壞的后果,所以開發商主動承擔本不屬于他們的責任——維修文物建筑。“因為朱狀元巷清代建筑的產權沒有變更,依舊屬于那3家不愿出頭的國有單位。”據介紹,整個文物修繕工程耗資300萬元,但開發單位還承擔了房屋內租戶的安置工作。“每家得到了一套房子,這部分的費用達到1000多萬。原來住在里面的居民,原來是租戶現在變成了房主。”因此在居民搬出后,修繕才得以進行。
文物部門透露,在朱狀元巷地塊的建設項目完成后,修繕后的清代建筑將作為南京建鄴城鎮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展覽館使用,將會對市民、游客免費開放。“如果房子修好了,三家產權單位跑出來要房子,就要先拿出自己本應承擔的修繕費和租戶安置費用。”
尷尬
國有單位所有文物建筑
修繕僅靠“君子協議”不行
“如果沒有南京建鄴城鎮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投入,朱狀元巷的產權單位又不承擔責任,修繕依舊遙遙無期。”南京市文廣新局相關人士介紹。
“但目前愿意主動承擔文物保護責任的單位不多,朱狀元巷的情況也只可能是個案。”文物部門介紹,在南京,國有單位(包括國、省、市、區各級)所有文物建筑,需要依法承擔修繕的責任。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于區級國企,市級文物部門可以通過行政考核進行監督,但更高級別的單位卻很難管。因為文物法只說了“文物誰使用誰修繕”,但“不修繕怎么罰”卻語焉不詳,很難進行行政處罰。在目前法規法條有所缺失的情況下,南京市的文物部門目前采取“君子協定”的方式,上門去找文物建筑的所有單位,簽訂修繕保護責任狀。“但責任狀能發揮多大效力,還有待檢驗。”
鏈接>>
朱狀元巷不僅出過狀元
張愛玲生母也在這里出生
朱狀元,就是明代的南京文人朱之蕃。他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狀元及第,入翰林院,后來官至禮部侍郎。萬歷三十三年(1605),朱之蕃出使朝鮮,他清廉自守,不接受朝鮮方面饋贈的禮物,一時傳為美談。后來,朱之蕃因為不滿朝政腐敗,辭官回到南京,寓居朱狀元府,專心寫書作畫,不問朝政。
此外這條巷子還出過其他名人——作家張愛玲的生母黃逸梵,就是在朱狀元巷14號出生的。黃逸梵的祖父黃翼升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朱狀元巷14號被稱為“軍門提督府”。1896年,14號里誕生一女一男雙胞胎,女孩子就是黃逸梵。1920年,她于上海生下張愛玲。1957年,61歲的黃逸梵在倫敦去世。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