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的鄞州探索:土地利用高效,生態環境良好
2013年02月22日 08:5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劉梅
現代農業的鄞州探索:土地利用高效,生態環境良好

注重安全與效益
生態農業“點綠成金”
什么是生態農業理想的模式?鄞州探索的結論是:它能夠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達成經濟、生態、社會的效益統一。一旦生態農業達到預期目標,那么當地的發展環境是優化的,資源是節約的,產品是安全的,百姓是放心的。
在瞻岐鎮岐海牧場,負責人楊宏海告訴我們,他家豬場的糞便和污水通過沼液物流配送,全部得到利用,100%達到了無害化處理,產生的沼液被納入種植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消化率達100%,真正實現了生態循環。
楊宏海口中的“沼液物流配送”正是鄞州農業掀開綠色變革的重要起筆。經研究發現,普通人畜的糞便在沼氣池經厭氧發酵,經大量微生物的分解消化,產生出來的沼液沼渣養分齊全、肥效高,是一種優質廉價、高產高效、無污染的無公害肥料。因此,鄞州率先在全省開展沼液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建立全省首個“沼液物流配送”企業化運作模式,以寧波長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實施主體,將沼液綜合利用技術的施用覆蓋至水稻、藺草、茶葉、竹林、花卉、蔬菜、葡萄、枇杷、牧草等作物。2012年,全區簽訂配送協議的畜禽養殖場共23家,合計運輸沼液8.216萬立方。
鄞州區還以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為重點,以綠色食品認證為先導,以有機食品認證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培育了一大批農業名品牌和綠色無公害基地。截至2012年,全區累計擁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86個、無公害農產品161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32萬畝;有機食品15家、綠色食品7家。先后制訂和實施各類農業技術標準52項,基本覆蓋了水稻、水果、蔬菜、水產、畜牧等主導產業。通過加強產地環境控制,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加強監測體系建設,鄞州逐步實現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程管控,形成了區、鎮鄉(街道)生產基地和農業龍頭企業三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
2012年8月,鄞州又在全省率先啟動病死動物集中無害化處理工作,建成病死豬集中收集點15個,初步建立了“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新模式;9月,寧波長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了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企業認定;11月,姜山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通過了專家驗收;12月,鄞州成為全省第一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區)。
持續3年時間的“森林鄞州”建設,更是為鄞州區帶來遍地綠色。僅2012年,全區就投入2.65億元,完成綠化項目95個,新增平原綠化面積5000畝, 144個行政村建立村級綠化養護管理機制,向20個鎮(鄉、街道)100多個村贈送紅豆杉、楠木等珍貴樹種苗木10萬多株。全年共落實開展森林撫育面積3萬畝,完成山地造林面積3200畝,珍貴樹種造林面積2000畝。全區已擁有省級森林城鎮5個、市級森林城鎮12個、省級森林村莊13個、市級森林村莊170個。
當沼液物流配送體系建設與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等行動有機結合起來,鄞州上聯養殖業、下聯種植業的高效循環生態農業新格局正式確立;而“森林鄞州”的持續推進,更是給鄞州的生態文明建設錦上添花。據不完全統計,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每年可為鄞州產生綜合經濟效益達1.03億元。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