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面臨"社會""環境""能源"3大瓶頸
2011年10月17日 17:04
來源:搜狐網
最近中汽協公布了5月的汽車產銷數字,情況比4月又有惡化,當月汽車生產134.89 萬輛,環比下降12.14%,同比下降4.89%;銷售138.28萬輛,環比下降10.90%,同比下降3.98%。1-5
最近中汽協公布了5月的汽車產銷數字,情況比4月又有惡化,當月汽車生產134.89 萬輛,環比下降12.14%,同比下降4.89%;銷售138.28萬輛,環比下降10.90%,同比下降3.98%。1-5月,汽車累計生產777.97萬輛,同比增長3.19%;銷售791.62萬輛,同比增長4.06%。
有媒體驚呼:"汽車市場遇冷整體低迷,警報拉響或步入拐點。"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大致的預測是:轎車市場與去年持平,SUV 和MPV會大幅度增加 ,微型客車是大幅度負增長。整體乘用車市場小幅度正增長或持平,商用車負增長。
另一方面,國家信息中心認為我國從2002年進入汽車發展孕育期,經過6年,到2008年乘用車保有量達到千人20輛的水平,開始進入起飛期,起飛期周期更長,大約是14-15年,增速大概13%-15%的水平。
這兩個判斷并不矛盾,如果認為存在矛盾,其所反映的恰恰是汽車增長面臨著社會發展瓶頸和資源約束瓶頸。
北京城市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其實是水資源、電力這一類的資源供應和交通等基礎設施限制,這是制約城市規模最后的硬約束,有的專家認為北京市已經超過城市發展的極限。同樣,基礎設施的容量是以人口規模來建設的,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然而到2010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已達1972萬人。
城市化的極限問題,不僅僅出現在京滬這樣的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同樣,交通擁堵也是中國城市的流行病,而且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現在大城市都在研究措施,這種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
第二個瓶頸是環保。"十二五"期間國家在繼續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作為約束性指標的同時,又把氮氧化物和氨氮列入了約束性指標,其中氮氧化物與機動車的關系最大,為此環保部官員建議千萬人以上大城市都要控車。目前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廣州和深圳,這些城市本身就存在交通擁堵的難題,現在又要面對環保約束。
第三個瓶頸是能源。如果2015年我國汽車銷量超過3000輛,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億輛,我國石油消耗量就有可能達到7億-8億噸的水平。各機構預測2015年國內石油產量在3億-3.5億噸,仍然一半以上的消耗量需要進口。不僅僅是量的問題,還有價格問題,目前97號汽油的價格是8.36元/升,2015年會是多少?
所以,現在汽車工業所面對的最大問題不是供求問題,也不是產能問題;不是增長速度理性與否問題,而是社會、環境、能源三大瓶頸。剛性的需求肯定是巨大的,市場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擾動出現波動,這也是正常現象,但是三大瓶頸很難突破。由于國內汽車保有量水平仍然很低,在前幾年這些瓶頸不那么明顯,但是兩年超高速增長之后,硬約束效果顯現。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