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就“筆趣閣”商標無效宣告請求行政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該案此前備受業界關注,因“筆趣閣”作為網絡文學盜版網站長久以來對相關產業危害巨大。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筆趣閣”商標核定使用于“計算機程序(可下載軟件)”等與網絡文學領域高度關聯的商品上,鑒于該標志在案發前已對網絡版權管理秩序及相關公共利益產生了消極、負面的影響,其注冊和使用易繼續強化這種不良社會影響,最終維持一審結論,判決“筆趣閣”商標無效。
“筆趣閣”是一個成立于2011年的小說閱讀網站,曾被多家媒體曝光為盜版網站。2019年,“筆趣閣”盜版網站被關停,但其創始人后將網站源代碼和建站教程公開。極低的建站成本導致無數新盜版網站蜂擁而至,它們都冠以“筆趣閣”之名來吸引流量,形成了“打不死的筆趣閣”。
據統計,此類同名或變種的網站、App超過1000家,“筆趣閣”從一個具體的盜版網站名稱,演變為一個龐大的盜版產業符號。“筆趣閣”盜版現象的巨大危害,從此前相關司法判決中可窺一斑。一起公開案件的數據顯示,僅某一家“筆趣閣”網站就包含盜版小說40余萬部,點擊量達21億余次,致使正版網文平臺蒙受巨額損失;僅《斗羅大陸》一個IP,盜版損失就超過5.1億元。
同時,除了長期作為盜版小說網站名稱使用,“筆趣閣”往往還加載“暴力、黃色”內容以及“賭博、色情甚至詐騙”廣告信息,且未設置“未成年人保護”模式,造成明顯不良社會影響。
《2024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75億人。截至2024年底,網絡文學作品總量超過3300萬部,年新增200萬部,同比增長7%。2024年網絡文學營收規模約440億元。網絡文學作為內容源頭,為其他新興文化業態提供了重要的內容支撐。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網絡文學研究室副主任湯俏指出,“筆趣閣”商標被法院終審判決無效,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歷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案例。它不僅是一個商標的撤銷,也是一次對盜版產業鏈的精準打擊,更是對打擊盜版價值觀的明確宣示。
在她看來,中國網絡文學產業發展近30年,“筆趣閣”早已超越單個網站,成為一個依靠同名App、網站聚集而成的盜版產業符號,也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這次判決斬斷了其商標合法性基礎,這將為后續打擊網絡文學盜版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同時,此次判決也極大地鼓舞了網絡文學平臺和作家們的信心,讓他們看到法律對創新成果的堅決保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