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名單,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這就是“免費教育試點”。
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教育部近期公布了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名單,全國共301個,其中寧波有6個:海曙區、鎮海區、鄞州區、奉化區、慈溪市、象山縣。部分網友將其作為“幼兒園免費”的官方文件,有家長激動地表示“省下上萬元”,也有家長對“孩子因超齡錯過”表示遺憾。
為此,寧波市教育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指出,入選普及普惠縣(市、區),并不等于“免費教育”。
教育部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目的在于解決當前幼兒園辦學中存在的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政策保障體系不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保教質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學化”傾向等問題。
其中,幼兒園普及普惠水平主要包括以下指標和標準: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農村地區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有一所公辦中心園、落實省定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或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落實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辦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而《學前教育法》旨在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發展目標是“普及普惠”,并非“免費教育”。
“普及普惠”的內涵是指:發展學前教育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鼓勵、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也就是說,普及普惠的學前教育是政府、社會、家庭成本共擔的社會公益服務。
“普及”指的是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需達到一定標準,讓更多孩子有園可上;“普惠”則突出公益性質,重點在于提供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并非完全免費。
普惠性幼兒園包括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會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讓普通家庭負擔得起。
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表示,《學前教育法》雖提及“有條件地區可推進免費教育”,但全國范圍尚無統一時間表。未來是否實施幼兒園免費教育?一切以官方文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