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起,寧波進入“兩會時間”。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將聚焦民生熱點,積極參政議政。教育一直是“兩會”關注的熱點之一,我們來回顧過去一年寧波教育發展的重要關鍵詞。
關鍵詞 · 雙減
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寧波不僅在中小學校課后服務、作業改革等方面推出各項舉措,同時開展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也效果顯著。
去年9月份開學后,全市各校在原有“校內托管”服務的基礎上,建立起了全鏈條課后服務體系,不僅把課后服務的對象從義務段延伸至學前和高中,做到能收盡收,面向全體,切實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
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寧波堅持全覆蓋、零容忍原則,緊盯國家法定節假日、雙休日及寒暑期等時間的校外培訓,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成為鞏固“雙減”成效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舉措。
關鍵詞 · “五中心”
“雙減”背景下,呼喚育人模式創新,市教育局攜手多個部門成立了寧波市素質教育領導小組和體育、文藝、美術、勞動、綜合共五個指導中心,統籌全市優質素質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成長需求。這一機制在全國具有創新性。
“五中心”授牌儀式上,奧運冠軍楊倩、石智勇,著名體育教練虞利華,全國勞動模范萬亞峰,以及寧波市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音樂家協會、舞蹈家協會的主要負責人等成為寧波中小學素質教育首批特聘專家。
根據寧波市素質教育領導小組的《聯合宣言》,各方將共同致力“雙減”工作的開展,把素質教育作為關心、支持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工作內容,建立常態議事制度,就政策設計、要素支持、行業資源、指導評價等方面開展聯合謀劃和設計,建立多方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發揮各方的行業主管優勢,全力動員行業成熟平臺、師資課程、教學場地、活動品牌等優質資源參與“雙減”工作,為全市中小學素質教育開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服務。
關鍵詞 ·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為助力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寧波市中小學生成長指導中心成立,面向全市中小學生,提供理想指引、心理教育、生活引領、學業指導、生涯引導等方面的成長指導支持,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尋找適合每個學生成長的路徑,促進中小學生全面健康而有個性的發展。
2021年,該中心推出了“寧波市中小學生成長云課堂”“甬心伙伴”微信自助小程序等課程平臺,研發了學生成長指導課程等。寧波市教育局、寧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還聯合寧波市康寧醫院合作成立“寧波市學生心理診療與研究中心”,開設中小學生心理診療“綠色通道”,開展“導師制”醫教結合跟崗實習項目,對全市200余位專職心理教師進行全員輪訓。此外,還組建“潤心共情”家庭教育講師團,為中小學校提供182節菜單式講座,讓家長“教育有方”,保證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關鍵詞 · 數字化改革
自2021年初以來,寧波市教育局把數字化改革作為“一號工程”,統籌推進數字技術與教育管理、教育教學的廣泛深度融合,以數字化改革推動教育理念、制度、技術、應用、模式等各方面創新,加速教育現代化進程,實現寧波教育高質量發展。
如去年初,“甬信培”即寧波市校外培訓機構一站式服務平臺率先在海曙區試點研發。這一體系通過深度的數據分析和整理,對寧波教培市場進行大范圍、全行業的觀察與監控,建立培訓機構財務狀況動態預警機制,受到學員和家長的歡迎,銀行托管和劃轉的流程也很順暢。
關鍵詞 · 家校共育
2021年全新亮相的“班主任茶座”欄目,由寧波市教育局、寧波教育學院主辦,寧波大學園區圖書館、寧波市班主任專業發展指導中心聯合《現代金報·寧波教育》一起承辦。自2021年2月至12月,共推出10期,每一期都通過甬上APP、寧波教育直播等網絡平臺播出,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頗受好評。
同樣深受好評的還有“父親行動”聯盟,2018年成立至今,聯合鄞州區21所幼兒園、35個園區的1萬余位父親,通過父親家長會、父親沙龍、父親助教、親子運動會等各類親子活動,喚醒和指導父親回歸教育本位,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很重要,同時也是教育領域的一塊短板,所以國家出臺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家校共育,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 ·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教育系統持續努力的方向。寧波以持續提升區域教育品質為指向,以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為抓手,對標“高質量教育體系、高標準育人方式”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1年,全市新增教共體結對76對,共計156所學校。至此,全市一共還剩52所鎮區學校未結對,2022年將實現鎮區學校全覆蓋。
教共體模式根據結對學校之間的關系,可分為協作型、共建型、融合型三種。2021年之前,協作型教共體較多,2021年開始,則以共建型、融合型為主,相互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優質校對薄弱校的幫扶力度也更大,實現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到薄弱校、到農村校,讓所有鄉村孩子都能享受到城區的優質教學資源,進一步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關鍵詞 · 職業教育新突破
寧波著力打造職業教育金名片,做大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蓄水池。從去年初舉行職技融通合作活動,搭建高職院校與技工院校之間的“立交橋”,開啟“高職+技師”的新時代;到年中,緊盯企業需求和市場信號,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方式,2021年寧波市中職(技工)學校招生工作實施意見中,增設新能源汽車制造與檢測等50多個專業方向,增多學生接受高層次職業技術教育的機會等,職業教育發展尋求新突破。
(寧波市教育局宣傳與德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