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綠滿港城”行動入選全國十佳公眾“美麗中國”參與案例
2020年06月08日 09:29
來源:鳳凰網寧波綜合
作者:馮 瑄 王鈞鈞 陳曉眾
世界環境日之際,因為魚腥臭味難耐,寧波北侖正大農業有限公司今天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北侖分局聯合區環保志愿者大隊、大碶街道,邀請了社區居民、環保志愿者,信

世界環境日之際,因為魚腥臭味難耐,寧波北侖正大農業有限公司今天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北侖分局聯合區環保志愿者大隊、大碶街道,邀請了社區居民、環保志愿者,信訪投訴人及新聞媒體20余人。
從飼料成品車間到企業配套環保設施及廢氣排放口,再到與企業“面對面”問答。這群“客人”們檢查仔細,問題犀利。現場,家住新華園和新隆華府的投訴居民均反映,近期經常出現難聞異味,尤其在深夜,影響了正常休息,給生活帶來了困擾。
針對這些問題,正大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鵬程先對正大飼料的生產工藝進行了詳細介紹。
他表示,飼料生產是一項將原料顆粒粉碎再加工制成飼料顆粒成品的物理過程,產品和原料基本無毒無害。
近年來,為攻克異味難關,企業請專家研究分析,連續加大環保投入,已完成廢氣處理設備升級“四連升”。

李鵬程說,企業生產的蝦料含魚粉,在粉碎過程中和物料蒸煮過程中均可能產生一定氣味,這可能就是異味的來源。
根據企業與區人民政府達成的協議,廠區即將于10月底整體搬遷至杭州灣,蝦料的生產也基本由另外三家公司代加工,諸如大風天氣就不加工,盡量保證居民環境不受干擾。
最后,企業和市民現場達成了共識和諒解。北侖區生態態環境分局城區中隊副隊長謝柯敏就此次來訪做了簡單說明。
在他看來,“企業此類異味問題已存在多年,此次在了解異味來源和環保設施現況的同時,也是企業與居民近距離交流探討的一次機會,實打實聆聽老百姓的心聲并給予有效反饋和處理方案。”
這是北侖積極探索多元化社會主體參與生態環境治機制,全力推進“綠滿港城”環境治理行動的個案。今天,生態環境部發布消息,北侖“綠滿港城”行動入選全國十佳“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生態環境公眾參與案例,這也是今年全市唯一入選的案例。
一個地區生產總值1961億元,財政收入622億元的臨港工業強區,如何讓“青山”“金山”共贏?近年來,北侖全力推進“綠滿港城”環境治理行動,推進區域臨港工業和生態文明并蒂花開。
北侖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動通過聚焦解決區域重點環境突出問題,動員政府機關、企業、群眾廣泛參與生態文明教育、社會公共監督、環保志愿服務、矛盾糾紛化解、企業污染治理等環保治理行動,努力打造以“1+X”為主要特點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新模式。簡言之,就是讓全民參與環境保護。
五年前,北侖投資3300余萬元,啟動建設全省首個生態文明教育館。
緊接著,建立全國首個環保公益基金,廣泛發動區域企業、社團、愛心人士參與環境公益事業,募捐環保公益基金,推動用于鼓勵支持環保公益組織攜手捐贈單位共同開展公益項目開發研究,資助環保低碳活動,支持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環保科研技術開發等各類環保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項目,推動全區環境公益事業健康有序成長,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隨著生態文明館正式開館,北侖全面啟動“市民眼中的北侖生態”系列參訪活動,由區環保志愿者大隊牽頭,每次向社會公開征集50-100人熱心市民參加監督區內重大環境問題以及體驗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整合區內黨員志愿者、街道環保志愿者,相繼組成“綠手環”、“綠手指”、“藍海豚”等12支環保志愿者隊伍,成立環保志愿者大隊聯合黨總支,開展12項環保公益項目,共同打造“敦親睦鄰”環保公益品牌。
在近幾年通過志愿者行動掌握的各類環境問題及群眾訴求基礎上,針對綜合環保服務團隊走訪調研企業發現的環境治理難點、群眾環境領域投訴舉報熱點及區域環境敏感問題,北侖全面建立“服務+補償+保障”一體化生態環境綠色保險制度,并在今年疫情期間,發放了全市首筆生態環境“綠色保險”理賠補償款10萬元。
[責任編輯:王嘉琦]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